孤独是最大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1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孤独是最大的问题
老漂族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背井离乡。这种城市到城市的流动,最突出问题在于流动老人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
无形的“文化墙”。很多流动老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感觉自己来到城市后,变成了“哑巴”。陈友华指出,流动老人往往面临人地生疏的问题。以前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复存在,需要进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建与再社会化,再加上语言、习俗等方面的适应难题,不适感和孤独感就会增强。比如,北方老人初到南方,会不适应大米为主的饮食习惯;内敛的南方老人到了豪爽的北方城市也会感觉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由于空虚孤独,这些老人更易上当受骗,遭受人财损失。
有形的“户籍墙”。卫健委报告显示,虽然目前流动老人的总体年龄比较小,但他们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比例也占了22%。程瑜表示,流动老人有购药就医需求,但因为“户籍墙”限制,老人享受不到当地的医疗服务,异地医保则存在结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报销各自为政等问题,再加上异地养老金领取需扣手续费,每年必须进行一次“认证”等都会让老人难以融入当地生活。少量务工老人在异地难上保险,也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尴尬的身份认同。在乡亲们看来,能流动到大城市的老人必定子女有出息、家庭殷实。但事实并非都是如此,很多流动老人缺乏身份认同感。尤其外来务工老人面临“身份尴尬”,感觉自己既不是城里人,也不属于故乡了。
无奈的分居选择。“单飘”还是同行,成为很多流动老人必须面对的选择。“单飘”意味着老来分居,无法相互照顾;同行则意味着搁置老家的一切事务,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一旦孙辈长大,三四年的异地生活后,“是留还是回”又成为选择难题。
被挑战的过往权威。“流动老人们大多要担负教育孙辈和帮子女打理家务的责任,但他们往往又不知道如何去做。”陈友华表示,因教育理念不同或生活习惯差异,老人与儿女常会产生矛盾。杨萍说,老人用“老方法”养大了子女,现在却被他们嗤之以鼻,这种落差也会让老人觉得自己在家中不再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