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7-24 10:52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7844/2020-00176
发文日期
2020-07-24
公开日期
2020-07-2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
工业、交通--其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经济,管理,总结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切实提振信心、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了局领导挂钩企业、企业防控措施督导、重点企业驻厂专员等一系列服务制度,全力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是破解企业复工复产难题。保障人员返锡有序,疫情形势严峻时,紧急启用“返锡通”平台,在“12345”开通24小时咨询求助热线,保证外地人员快速有序返锡;疫情相对稳定后,鼓励企业通过包车、包机、包高铁等方式,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联合交通局、公安局出台《无锡市复工企业人员返锡包车运输保障方案》,为低风险地区人员返岗提供交通便利;联合卫健委、疾控中心建立“无锡市复工企业新冠病毒核酸筛查信息系统”。保障物资运输畅通,会同市交通局,建立苏锡常通泰五市道路运输“绿色通道”;与硕放机场、顺丰公司共同推动中欧货运航线复航,确保本地企业国际供应链双向畅通;采用锡康码、电子车牌、车辆通行证等手段,确保企业物资市域运输畅通,共保障入锡重要物资运输车辆4500余车次。保障防控物资生产,绘制全市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分布图”, “一企一策”服务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扩能增产;支持有生产潜力的企业“跨界”转产,围绕资质资金、用工用料等企业转产实际困难,派出工作组驻厂,现场解决问题;坚持“全国一盘棋”,与兄弟城市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原材料短缺、设备采购等问题,累计为我市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0多次。二是修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产业链复工情况全面排摸,协调解决企业困难,现场组织督导企业复工复产近200家。开发“锡配网”,实现产品信息线上发布、自动匹配和线下对接。利用“抗疫复产电力大数据云网平台”,精准掌握上下游行业企业复工情况,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着力畅通经济循环运行。

  2.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被评为“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激励。一是加强统计分析。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完善重点产业集群企业库。1-5月,16个重点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32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逐渐收窄。起草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建设思路、目标、路径、措施等,增强集群发展实力。二是强化企业培育。起草《无锡市“百企引航”工作方案(2020-2022年)》《无锡市“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编印《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无锡卷),引导全市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发布无锡市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图谱和招商指导目录,赴深圳、上海、南京等地开展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推介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商。四是提升创新能力。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国家工信部认定、成为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省级试点正式签订首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挂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江苏中心”获国创中心批复,江苏高温合金创新中心试点建设进入考察论证阶段。全市分别有252个、731个项目入选省、市技术创新导向计划。

  3.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叠加机遇,狠抓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高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出台《无锡市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2020年工作要点,协同推进物联网、车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5G、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和区块链等领域建设发展。二是加快载体建设。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进5G-V2X网络环境部署及测试验证,加快推动车联网建设运营主体确立,持续推进国家级综合智能交通测试基地封闭、半封闭和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建设,启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博世·南山车联网小镇展厅建设有序推进,全省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无锡数据湖产业园正式开园,“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落户无锡,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奠基开工,市区块链产业联盟正式成立,省信创产业生态基地正式揭牌。

  4.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各个领域的应用,持续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进程。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出台《无锡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2020年工作要点,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全力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强示范试点建设,新增市级智能车间65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6家,2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二是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坚持“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滚动培育蓝创智能、远景能源、格罗瑞等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标杆建设,6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接受省厅现场核查。落实省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星级上云企业申报。三是加快布局新基建。牵头召开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无锡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推进独立组网模式5G网络建设,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促进行业企业云平台、网关、网络设备等IPv6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投入运营5G基站超4600个、累计6100余个,新增基站数全省第一,基本实现市区、发达镇村和重点区域全覆盖。与四大运营商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至2025年底,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287亿元。

  5.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用好用足国家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企业发展等各类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印制《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省、市惠企政策速查手册》,做好2020年度市级专项资金申报。二是狠抓安全生产。制定局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领导班子2020年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制定《市化工、民爆、船舶修造行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集中宣讲“春风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落实“安全生产月”各项任务。三是注重人才培训。加强领军型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二代等人才培训,举办“无难事、悉心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主题沙龙。启动“助力抗疫、学习强企”线上学习公益活动,为企业在特殊时期的人才培养、企业线上学习平台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的蝴蝶效应可能进一步凸显,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市工信局将危中寻机、克难奋进,聚焦平稳发展、协同发展、高端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服务发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坚持稳字当头,通过综合施策和精准服务,千方百计保持工业平稳增长。一是全力以赴降低疫情影响。做好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措施,从要素保障、减税降费、租金减免、项目扶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落实《新冠肺炎疫情企业常态化防控长效管理方案》,为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指南。研究评估产业链、供应链情况,积极发挥“锡配网”作用,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间搭建协作沟通平台。二是抓好运行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工业经济核心指标,科学研判经济运行态势。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预警,重点做好10亿元以上企业和100家对美出口重点企业的月度监测,针对外贸形势、减税降费、疫情影响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前瞻性分析研究。三是抓好工业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跟踪服务,重点跟踪推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继续实施“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发布2020年技术改造项目引导资金申报指南。四是抓好工业新增长点。优化新增长点项目培育库,完善要素帮扶、政策倾斜、难题专办等工作机制,促进项目按时达产增效。落实省“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加快企业“小升规”步伐。

  2.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努力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构建集群网络生态体系。一是加速推进产业集群生态圈建设。按照分步实施原则,优先推动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化服务、汽车及零部件、“两机”产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构建区域性产业链生态圈。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指导目录,编制各专项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推动产业集群按照五个一(成立一个行业协会或行业发展促进机构、搭建一个配套协作平台、建设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成立一个产业发展基金、举办一场大型综合招商推介会)要求,完善产业链生态圈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继续实施“造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做好省工信厅“卓越产业链”竞赛前期工作,鼓励行业协(学)会、产业联盟、专业机构等集群促进机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专业服务。发展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以龙头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企业支撑、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参与的自主可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三是着力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以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一是夯实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航天科技交通物联网基地等重大合作项目签约落地,中电海康、华为、博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智能传感器、智能交通、智慧健康等特色产业园和鸿山、雪浪、慧海湾小镇建设进程。依据园区特色发展方向,开展针对性招商,引导细分物联网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办好物博会系列活动。二是扎实推进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继续围绕车联网城市级二期项目和测试基地建设两大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能力打造、专利标准制定、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建设。三是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5G产业规划,推动5G建设及产业应用发展。研究促进信息智能消费举措,推动普通用户终端、通信套餐等由4G向5G升迁,形成5G使用规模效应。

  4.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产业融合趋势,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互赋能。一是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进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初投资目标。加快培育智能车间,争创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0个。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力争新增省试点企业50家。二是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重点企业建设面向自身及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推进省“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企业业务、产品和设备上云,开展第二批省星级上云企业的申报和评定推荐工作,力争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50家。大力培育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加快完善两化融合生态体系建设。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标准与规范研制,提升智能制造协同创新能力。发展解决方案服务商,培育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促进工业互联网资源池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提升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供给能力。举办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园区行活动,召开全市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

  5.着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持续完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巩固扩大去产能成果,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一是深入推进资源利用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对象的准确性、评价数据的精准度。加强评价结果分析,全面落实差别化政策,倒逼低端低效企业 “腾位让路”,推进评价结果应用向各方延伸。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落实跟踪分析及节能预警分析,确保完成年度目标。继续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推动全市147家“百千万”企业接入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5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1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广泛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三是持续推进去产能工作。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在水泥、纺织、印染、化工、电缆行业引导退出一批低端产能。加大化工企业整治关闭退出力度,完善“一企一策”处置意见。围绕省化工园区认定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化工园区整改提升,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争创省级试点。

  6.着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要素保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研究“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本思路,启动编制“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现代产业政策第二批项目申报,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落实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做好省级双创大赛参赛准备工作,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修订《无锡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重点培育、提升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服务面广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好星级平台认定工作。继续开展省、市级小创基地创建工作,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环境。三是优化企业要素保障。深入推进产业金融合作,搭建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优化转贷应急资金运行,提升“锡信贷”业务量。加强无线电台站和无线电发射设备事中事后监管,保障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继续做好全市食盐专营工作和盐业行业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盐”。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版权所有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05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