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2015年无锡市经信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6-02-02 17:11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7844/2016-00013
发文日期
2016-02-02
公开日期
2016-02-0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经信委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公务员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
工业、交通--其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指标,经济,管理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15年无锡市经信委工作总结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工业条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始终牢记“工业立市、实业强市”的历史使命,一切工作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新机遇,树立新思维,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扩投资等各项工作,工业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全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8%,增加值同比增长4.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达5%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1、确立实业强市战略。在深入分析无锡的发展历程、禀赋条件、城市定位基础上,我委牵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聚焦市、区两级财力,总额不低于200亿,以“拨改转、拨改投、拨改贷”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打造无锡产业新的优势,政策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很好的反响和高度肯定。围绕发展目标,对出台的文件进行责任分解,推动建立市党政领导、板块、部门、国企“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加强对41个部门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全市形成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着不让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地区也积极响应,主动对接,全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江阴市出台《中国制造2025江阴5年行动计划》,促进江阴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宜兴市制订《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突出扶持项目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新区出台《无锡新区以四化为引领,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工作意见》等系列文件,围绕“一个中心、五个支撑”,全力打造PARK经济2.0版;锡山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围绕项目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惠山区出台《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传统产业的应用;滨湖区制定全区发展“3+5”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

2、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进退并举,综合施策,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5年,180个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达55%。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工业投入,引育并重,加强项目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齐心协力推进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实施“千企技改”,引导企业有效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水平和发展层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超千万元技改项目1365项,其中超亿元技改项目347项,全年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9%。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长电科技等一批企业成功实现跨国并购。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着眼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整合力量,集聚资源,聚焦重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1.5%,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其中,物联网产业继续在全国保持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预计全年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2600亿元,增长30%左右。“两机”叶片及控制系统产业被列为省市联动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无锡上能新能源有限公司2GW高效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积极推进。“全国水处理环保装备创新中心宜兴工作站”落户环科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稳步开展,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858辆。三是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不达标产能。全年共化解炼铁产能110万吨、炼钢产能150万吨,淘汰印染产能4500万米、铸造产能12万吨。无锡热电厂关停,蓝天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运。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全年推广高效电机51.652万kw,淘汰低效电机 4.4061万kw,电机与拖动设备匹配改造2.317万kw。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推动全市变压器淘汰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推动产业服务化转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大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领域重点企业的培育发展,全年新增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37家。五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积极军地经济有效融合,721厂与中船工业“中国船舶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园”项目,新区与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合作的“军油项目”招引平台,蓝鲸军民融合创新园(无锡)、航天轻合金环形构件研发中心等一批军民结合重大项目实现了落地和实施。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0家,累计227家,江苏法尔胜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入围数全省第一。6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创新示范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二是提升管理创新能力。注重管理换效益,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控,挖掘潜力,开源节流,新增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3家,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7家。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继续实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全年培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3500人,各类专业管理人员1.1万人。支持企业引进各类紧缺人才,特别是围绕高科技领域引进海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推动开发园区引资与引智并举。四是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中心四平台”上线运行,我市成为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五是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深化质量强市建设,支持企业品牌创建、标准创新,全市承担和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93项,一汽锡柴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荣获全国最高质量荣誉“全国质量奖”的企业,阳光集团、兴澄特钢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9家企业入围“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 ,位居全省前列。

4、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及江苏行动纲要,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意见》,加快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水平。一是实施智能化改造。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提升智能装备水平。引导全市企业围绕智能制造各个环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32个项目列入全省智能化改造三年滚动实施计划,新增省重点智能车间建设项目10个,新增省示范智能车间18个。二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以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发挥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的引领表率作用,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家,省级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分别新增39家、7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两化融合项目库建设,新增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试点工程9项、省企业信息化提升项目1项。鼓励大中型企业电商项目建设,新增省级大中型企业电商拓市项目14个,无锡纺织材料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为省级电商拓市平台。

5、加强绿色集约发展。以建设绿色无锡为导向,全力以赴“控源头、深挖潜、硬考核、强管理”,实施节能降耗刚性调控,大力推动产业集约集聚。一是大力推进五大节能改造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中央空调、绿色照明、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燃煤炉窑改造五大节能改造专项行动,预计年节能量达到6.4 万吨标准煤。二是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稳妥推进节能量交易新机制,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江苏神羊化纤有限公司与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首笔节能量交易。三是严格实施技改项目能评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下放权限、优化流程,全年完成20个技改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四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及综合利用。12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新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71家、电厂6家。在全省每季度公布的节能预警三色调控中,我市是一直保持绿灯的城市。五是推进产业集约集聚。深入开展工业用地调查,完善工业用地调查信息平台指标体系,实施“1236”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预计达5.81亿元/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推进工业园区低效用地退出,预计全年52家工业集中区亩均产出提高2.2个百分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市省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示范区累计达20家,列全省第一。

6、提高企业服务效能。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举措,积极开展“稳心留根”和“暖企行动”,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大力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环境。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新登记内资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5.3%和46.5%。建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整合再造跨部门业绩流程,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承诺件提速率39.3%。二是有效拓展市场。坚持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大力推进政府工程首购首用,以给市场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2015年市地铁工程采购本地装备70亿元左右。助推企业配套协作服务线上线下全面对接,为供需双方推动匹配信息3000余条,促成意向交易额20亿元。深入实施产业对接,深入开展“产品万里行”和各类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活动,扩大无锡产品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促成产品销售200亿元以上。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全方位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保障体系,提升转贷资金运行水平,做好转贷资金扩面工作,合作银行扩大至13家,实现了对全市中小企业的广覆盖,全年为2567家中小企业办理业务5720笔,续贷金额475.79亿元。成立小微企业票据贴现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贴现服务。加大金融支撑力度,成功举办省级金融机构支持无锡转型发展政银企合作恳谈会,助推企业上市发债,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新三板挂牌公司67家。推动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起草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帮助中小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活动,召开银企保授信签约大会,28家银行向2393家(次)企业提供1805.6亿元授信支持。积极帮助企业对上争取,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扶持资金5.4亿元。配合相关部门为企业减免各类税收及费用约120亿元。科学调度电力资源,全年共30家企业参与直购电,交易总量为28.82亿千瓦时,当年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7800万元。四是建立良好信用秩序。完善信用法规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信用立法工作,《无锡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已经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5年12月4日批准,自2016年3月正式施行。这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无上位法支撑的开创性、探索性工作,《条例》的正式实施,将为我市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创建创新试点新平台,我市被认定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版权所有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05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